admin

李叔同说佛体会,李叔同说佛读后感

admin 感悟评价 2024-06-12 53浏览 0

李叔同为什么要出家?

原因如下: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李叔同最终皈依佛门,跟他的家庭环境有直接关系。天津李家是一个大家族,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曾娶了好几房姨太太,他的生母王氏是二姨太。为了给自己驱除病魔。

李叔同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想要尝试,所以选择了出家。1916年,37岁的李叔同因看到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所以生出了入山断食的想法。在这年冬天,李叔同进入杭州虎跑定慧寺,试验断食17日,有《断食日志》详记。

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多种,既有生活的压迫也有社会的动荡不安,最终让他走上了归隐信佛之路。儿时的李叔同接受了许多儒家思想的灌输,李叔同儒家出身,有建功立业的伟大理想,但是现实是虚妄残酷的。

在李叔同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详细的叙述了他出家的过程。民国二年夏,他曾在西湖的广化寺住了几天,一次,和夏沔尊在湖心亭吃茶,夏说:“象我们这种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当时就觉得有意思。这是一个原因。民国五年夏,想断食治病,在虎跑寺断食后很欢喜。这又是一个原因。

李叔同最有名的话是什么?

李叔同最有名的一句话是:如果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如果心无所待,那就随遇而安。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他一生的传奇经历令人叹为观止。他被称为半世繁华半世僧,他的传奇不仅仅表现在生活方面,人生经历丰富多彩,曾有两位妻子,两位红颜知己。

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咏山茶花,瑟瑟寒风剪剪催,几枝花发水云隈。淡妆写出无双品,芳信传来第二回。

李叔同最有名的三句话: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识不足则多虑」,见识不足、难以决断就会思虑过度、担忧狐疑、没有安全感。所以有时候,多思多虑、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给我们的,而是自己见识浅薄造成的。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充实自己,开阔眼界。

李叔同剃发成为弘一法师的真实原因,学生丰子恺用3句话说明白了_百度知...

我想如果能有一个老师可以像李叔同先生这般,那他的学生我想也不会差到那里去,就像丰子恺这位鼎鼎大名的作家,他不就是李叔捅先生的学生么?再如果一个老师能幽默点,那就会深得学生爱戴。李叔同先生又称弘一法师,后半辈子在虎跑寺出家,而且他修的佛法又是佛门中最难修的一门——律宗。

第三句:自强之外无上人之术。一个人若想成器,不仅仅在于天赋和能力,更多是要看你如何掌控人生,面对逆境能够不屈服,保持独立想法,肯动手肯动脑,总会迎来自己的春天。正如民国时期的才子李叔同,做一行成一行,行行都能做到极致,他前半生才华横溢,后半生出家为僧(法号弘一法师),将佛法发扬光大。

年,世界上那个叫做“李叔同”的人的生命结束了,连同一起结束的还有他的艺术生涯,但是一个叫做“弘一”的僧人新生了,连同一起孕生的还有弘一法师的“佛书”——“弘一体”。在艺术追求中,内外原因共同作用下,“弘一体”是艺术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

他这辈子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世俗的李叔同,另一个是僧的弘一法师。他义无反顾的活成了世人眼中的传奇,用学生丰子恺的话说,他是一个“十分像人的人”。他属于我们的时代,却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尝遍人间滋味,最后在佛理中找到归宿,真正活出了大欢喜,并且为世人留下了大智慧。

年,他黄历新年期间在虎跑寺度过,成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回校后虽照常教课,但茹素诵经,世味日淡。 1918年黄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将多年视若珍宝的藏品,包括书籍、字画印章、折扇、金表等都外赠或销毁,然后到杭州灵隐寺受具足戒,正式剃发出家,那时他39岁。

弘一法师是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继续浏览有关 李叔同说佛体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