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读书心得
吴老先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执着的追求,始终坚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的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在《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一书中我似乎找到了一些教习作的方法。
经过磨课,第二次设计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重点指导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续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的情景,感受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同时与品词析句结合起来,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除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会继续寻找一起的伙伴,像吴忠豪教授那样,带领他们一起磨课,一起钻研,一起探讨。 第三,从每一次的教学设计,每一次的教学研讨中学习到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的方法。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本)主编。
研课磨课心得暨评价反思
1、使教师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整个过程,采取“一课二上”策略,我们称之为“初磨课”和“再磨课”,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初磨课:初磨课一般在学科组进行,经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执教初磨课”三个阶段。 理论学习阶段。
2、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这节课不管上的成功与否,但这次“磨课”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教学是不能“浮”的,也不能“虚”的,它是实实在在的,需要我们教师智慧地预设,智慧地反馈。
3、董晓丹老师的成长可以说天翻地覆,回想她前年的讲课和今年相比,飞速前进,这里面的付出和努力恐怕只有她自己能体会,我俩已经约定要找时间和我们的老师进行同课同构。这一次培训的顺利举行,我们不能想象关老师操了多大的心,不说前期的磨课研课,就这两天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这样规模的大型聚会她得多操心。
4、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生物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研讨之后紧接着是第三次线下集中培训,主要活动是磨课。听课之后就是评课,轮流上台就每一节课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5、领导小组和备研组一起制定研讨课人员,考察研磨课落实情况。 (3)通过教研会议,总结集体备课经验和精选试题方法,进行推广。 实施过程中通过“集体备课展示”、“备研组展示课”、“同课异构”、“ 评课交流” “自我 反思 ”,一系列程序形成模式,引领学校教研。
初中数学老师小组磨课感受怎么写
1、这就是老师的智慧,做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就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上多提供一些既能学习到数学知识,又让学生感觉有趣的问题,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充满活力与魅力。
2、回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地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3、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常出现这种现象:各小组的活动速度有快有慢,速度快的小组完成任务后,就不能自己,开始“乱说”起来。究其故,一是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二是小组之间水平不一,组间不同质。因此,我认为在组建3人以上(含3人)的多人小组时,“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较为科学。
在磨课中成长
1、从而到达教师实践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集学习、实践、研究、合作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期我既作为新教师,同时也是“青蓝工程”刘超教师的师傅,尤其是公开课教学的开展,对自我的常态教学和展示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磨课的过程正是青年教师教学生命成长的过程,个中的辛酸和喜悦值得我勇敢尝试,细细品味。
2、磨课不仅仅只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历练,是专业水平提升的一个抓手,更是学校教师团体发展的主打平台。让我们在磨课中,“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学生主体求知的需求;“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
3、首先,核心维度的构建团队的关联与平衡是语文教研的核心。科组由老中青三代教师组成,通过磨课研修工作坊作为教研中心,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团队的平衡发展。六位坊主组织下的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倾囊相授,青年教师在磨课过程中迅速成长。
磨课[磨课带来的快乐]
1、“磨”教材和学生 我们五年级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就是采用了集体磨课的形式,在磨课的过程中大家不仅对教材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在这个来来回回推敲打磨的过程中养成了及时反思的习惯,站在科学艺术教学的层面来要求自己的课堂,在磨课中一起琢磨,一起成长。
2、首先,磨课磨的是时间。在课堂上消磨时间,不认真听讲,会导致学习进度滞后,错过重要的知识点和讲解。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每一分钟都应该被充分利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主动提问,才能真正吸收和理解所学知识。次,磨课磨的是学习动力和兴趣。
3、《时间表》一课教学环节也更加清晰了,时间上应该没问题了。团队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思考怎样让每个环节都尽善尽美,磨课的背后彰显的是一个团队的力量。 玉不琢不成器,一节好课就像是一块美玉,需要雕琢和打磨,才会更加晶莹剔透,磨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垫脚石。
4、“磨课”一词起源于古代的中国文化,在传统教育中,指的是反复讲解和学习某个知识点,以达到熟记掌握的目的。后来,“磨课”逐渐演化成了一种贬义词,指的是教育者机械地重复教条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只是机械地背诵和应付考试。
5、磨课的意思是是指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并集中组员智慧的课以及上公开课前的反复推敲试讲过程。
6、磨课是一种在线教育平台。磨课的特点 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各个阶段的各个科目。采用了智能推荐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为学生推荐适合的课程和老师,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
读《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有感
高尔基曾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户,我们能欣赏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不一样的烟火,于是自然而然的就引发了不一样的思考。《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对我而言就是这样的一扇窗,注入了一道亮光。
近日一直在读吴忠豪老先生的《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一书。吴忠豪老先生是2010国培计划--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长三角小学语文教育论坛发起人。吴老先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了解,有着执着的追求,始终坚持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的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
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正如夏能彬老师在磨课体会中说的那样:“教了十几年的书,原来一直走错了方向,深陷于‘教课文’的泥沼。方向不对,教得再多也是无用功;方向对了,教得再少也弥足珍贵。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系原主任,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培训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教材(实验本)主编。
感觉我的课堂就是如此,目标不清晰,年段混淆,根本搞不清楚哪个年段上什么,虽然在价值取向上还算正常,但总得来说,我的语文课堂是就课文教课文的,只注重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输出。第二点我个人特别喜欢吴忠豪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有了这样的团队,个人和学校,乃至整个教育都会飞速成长。
历经小组一次次研修,我们进行了在以徐家良老师为指引下的数次工作坊磨课,经过时间和实践的考验之后,我们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有小组的打磨,有徐家良老师参与研讨,有吴忠豪教授的点拨,我体会到:一节好课的背后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做到吃透、理解和把握,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能力。
转载请注明:CQ9电子·(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 感悟评价 » 磨课体会,磨课心得分享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